宋朝七十年赵构皇帝的奋斗与成就
赵构,字德基,是南宋开国皇帝,历史上评价他为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出生于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赐名赵构,封蜀国公。他在位35年,为南宋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早期经历
赵构天性聪明,知识渊博,他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在靖康元年的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时,他曾以亲王身分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当第二次包围发生时,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在河北磁州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从而免遭金兵俘虏。
建炎南渡
随着徽宗、钦宗被俘北去,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并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尽管迫于形势起用抗战派李纲,但不久赶走李纲,并放弃中原逃至扬州,一意享乐。
屈辱求和
面对压力,他不得不罢免汪伯彦、黄潜善等人。苗傅和刘正汗发动兵变逼迫他退位,但文臣吕颐浩、张浚及武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起兵勤王,使得他得以复辟。在绍兴十一年,他与秦桧制造岳飞父子谋反冤案,将其杀害,并签订了屈辱投降的绍兴和议,对抗金战争失利,最终导致了对金朝称臣纳贡,以换取统治权。
晚年生活
退位后自称太上皇帝,其实也干预一些政事。一天,他去灵隐寺冷泉亭喝茶,有个行者照料得很殷勤,被他打量了一番说:“我看你的样子不像个行者。”行者哭着诉说道:“我本是一个郡守,因为得罪了监司,被诬陷降罪,罚为庶人。”
著作与文化成就
赵构精于书法,与岳飞等并称“三绝”,尤其擅长真草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他有《翰墨志》、《草书洛神赋》等作品传世墨迹,其中《草书洛神赋》尤受赞誉。此外,还有《正草千字文》、《光明塔碑》,体现了他的文学造诣。
综上所述,赵构虽然在政治上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作为一代风云人物,其文化艺术成就不可忽视,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