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爱起绰号揭秘宋朝历史上的那些八卦外号农村怪事未解之谜
曾经我误以为古代人总是正襟危坐、克己复礼,不符合规矩的,就不能看、听、说或动。但后来我明白,他们与现代人一样,喜欢讲笑话和八卦,传播小道消息。今天的我们其实就是昨天人的写照,历史如同现代延续。在大宋时期给人起外号的艺术和想象力,可以用一个字“牛”形容!如果是两个字,我就不说了,因为大师兄不喜欢我使用粗口。
在建中靖国初期,有两位宰相名叫韩忠彦和曾布,他们都是宋徽宗的顾问。韩忠彦是前任宰相韩琦的大儿子,他身材高个但性格内向。而曾布虽然身材矮小却个性鲜明,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异母兄弟,由于家学渊深。他支持王安石的新政策,与高个子的韩忠彦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人们常常把他们比作龟鹤,这样的称呼很快便流行开来。这也是民间智慧的一种体现,对于韩忠彦和曾布来说,无论是在形象还是政治立场上,“龟鹤”都非常恰当。
滕甫又是一位英俊潇洒的人物,他是翰林院中的学者,以温文尔雅著称,其雅号为“内翰夹袋子”。北宋时期国际贸易十分活跃,在东京街头偶尔会出现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才士。秦观的小儿子秦湛长了一张大鼻子,但他面色妩媚却是个嘴巴大的孩子,被赠予“娇波斯”的美誉。他可能长得有点像西亚人的样子。
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是扬州来的黎东美,而陈嘉言则经营一家书店,他俩长相酷似,所以被共享一个绰号——“虾蟆”。他们所居住的地方都靠近水边,因而被称为“虾蟆亭”、“虾蟆窝”。这还没完,还有一位诗人写了一首充满生机的小诗:“佳名标上苑,窝窟近天清。道士行为气,梢工打作更。嘉言呼舍弟,东美是家兄。不向南方去,将君煮作羹。”这首诗既有幽默感,又带有一丝调侃,让人既感到无奈又无法生气。这就是开玩笑、起绰号、讲八卦、小事化大事,一切皆如此古今参差不可分割,只要不是恶意攻击,我们就让它成为生活中的一份调剂,一笑置之,不必介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