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牛郎织女传说国人天地之心
在周成王、周康王的统治时期,周朝政治相对稳定。然而,由于奴隶主贵族加剧剥削和不断的战争,平民和奴隶的不满情绪逐渐增长。为了缓解民怨,周穆王制订了三千条刑法,并实施五种严厉刑罚,如刺字、割鼻、砍脚等。但即便如此,这些措施也未能阻止人民的反抗。
到了西周第十位君主周厉王时期,对人民的压迫进一步加剧。厉王倾心于荣夷公,并任用他为大臣,不仅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还引发了广泛的人口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野人”指那些住在野外的农夫,而“国人”则是居住在都城里的平民。
镐京(今陕西西安)的国人因厉王暴政而愤怒,他们开始秘密议论朝政。而召公虎听到这些议论后警告厉王:“百姓忍无可忍,大王若不改变做法,将来难以收拾。”然而,厉王置之不理,将一道命令发布禁止批评朝政,并从卫国请来巫师,以防有人背后诽谤自己。
巫师为了讨好皇帝,便派出一批信使去四处监视,但他们还会敲诈勒索。如果哪个地方敢反抗,就随意诬告。结果许多无辜者被杀害。此举虽然暂时镇压了言论自由,但却造成了一种恐怖气氛,使得人们连路上偶遇熟人也不敢交谈,只能偷偷地互换眼神然后匆忙离去。
当召公虎再次见到厉王时,发现情况并未改善,他叹息地说:“堵住人的嘴,比堵住河流更危险!治水需疏通河道,让水归海;治国家同样需要让百姓说话。硬堵河床将导致决口;硬压人的嘴唇必然招致灾难!”但这番忠言被忽略掉。
经过三年时间,即公元前841年,当人民无法承受更多的时候,他们爆发了一场巨大的起义,一群愤怒的人们围攻宫殿想要杀死厉王。不料,在风声传开之前,厉 王带着一小队侍卫逃亡至彘(今山西省霍县东北),才终于安全地停留下来。这次起义没有成功捕捞到皇帝本尊,但是搜寻到了他的太子靖,并将其围困在召公虎家中要求交出太子。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召公虎不得已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送出去,最终保护了真正的太子免遭危险。
面临着君主缺席的情况,大臣们决定由召公虎和另一个大臣共同管理国家,这段历史称为“共和行政”。自共和元年开始,也就是公元前841年起,一直持续十四年。在这一期间,没有确切纪年的中国历史才能有明确记录。当共和国结束之后,晚期的大乱导致最后一个尝试改革开放的君主——宣武皇帝最终过世。大多数贵族支持他的继承者,即宣武皇帝成为新的执掌者,而这个时候已经意识到帝国衰落且无法复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