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纸上谈兵的战略大师就像神话故事中的智多星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长河中他的名字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
在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上党郡与韩都的联系,使上党处于危境。上党的韩军将领不愿投降秦国,便通过使者献上了地图给赵国。赵孝成王派军接收上党,并在两年后,当秦国再次围攻时,他迅速派廉颇率二十多万大军前往救援,但到达长平时,上党已被秦军占领。
王龁继续准备向长平进攻,而廉颇则坚守阵地,修筑堡垒和深挖壕沟,以对抗远来的秦军。他拒绝与秦军交战,迫使他们返回报告情况。在此期间,一位名为范雎的人出主意,要先让赵括替代廉颇,这样就能打败赵国。
尽管如此,赵括仍然被任命为大将,并带着四十万士兵抵达长平,与廉颇交接兵符后离去。然而,他废除了廉颇制定的规章制度,并下令必须迎头痛击任何挑战,将敌人彻底消灭。而实际上,这正是范雎所设下的陷阱之一。
当白起指挥秦军发动反击时,赵括未能识破计谋,最终遭到了失败。他尝试突破重围,但遭到了连环箭矢的攻击,最终身亡。随之,全体士兵也丧失斗志,不久便全数投降。这场战争以纸上的谈论者而著称的主帅赵括的手中覆灭了四十万精锐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