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与元朝历代皇帝的日本征服梦想自然恩赐中的失败之谜
我回想那年至元十年,忽必烈的大军已经征服了长江以北的土地,将西夏、金国、大理等国悉数纳入版图,只有南宋和日本还保持着独立。宋太祖曾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句话成为了忽必烈东征日本前的信条。在对南宋发起最后总攻之前,他决定先行东征。
至元十一年,忽必烈下令驻守高丽的凤州经略使忻都和元朝高丽总管洪茶丘组织远征日本。然而,元军在水战方面并不擅长,更不造船,这需要依赖高丽提供水兵和船只。因此,洪茶丘给高丽人下达了一项艰难的命令:在半年内必须提供五千名水兵和九百艘战舰。
虽然提供五千名水兵相对较易,但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制造九百艘船简直是天方夜谭。这不仅因为木料需自然风干,而不能暴晒或烘干,以免密度过大无法抵御风浪。此外,由于时限极紧,小小的高丽几乎无力准备足够的木料。
面临如此困境,在元朝逼迫下,造船工匠们灵机一动,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并且按时完成了任务,为大军出征奠定基础。当日,大批战舰如潮涌向东,其旌旗飘扬声势壮观,让统帅们以为胜利已成定局。
然而,当他们到达日本后,却遭遇顽强抵抗,而且竟然遇到了台风,将他们所乘之舰队吹得全军覆没。台风过后,日本得以转危为安,他们将此比作神风,使得元军误以为这是上天助纣为虐。而实际上,这场失败更多地归咎于那些粗制滥造、使用二手腐朽木料以及拼接缝隙过大的船只,以及工匠们为了保命而偷工减料的事实。
考古学家在八十年代发现了沉默在海底多年的残骸,并通过研究揭示了真相:这些沉船使用的是劣质材料,其拼接处存在明显缺陷。而当考古人员发现胶水痕迹,就明白这些问题根本就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一切都表明,即便是神风,也无法掩盖这一切背后的坑爪与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