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故事豆腐桥民间传说
在杭州上城,一条河流畅通无阻,共有四座古老的桥梁,其中包括著名的“安乐桥”以及并排而立的三座“豆腐桥”。这些桥梁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据说,在岳飞大将军抗击金兵之时,有一位勇敢的将领王佐,他以苦肉计说降了陆文龙,并帮助岳飞取得了胜利。然而,这次战役中王佐失去了左臂,无法再参与战斗。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岳飞推荐他被封为安乐王,并允许他在杭州建造一处豪华的王府供养老。
当王佐从军返回后,他了解到工匠和运输队伍占用了唯一的一艘渡船,导致居民无法顺利来往。他决定利用这批材料修建一个连接两岸的大桥,以便民众方便出行。于是,他命令工匠先搭起一座稳固的大桥,然后用剩余材料修建两间房子作为自己的居所。
百姓们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没有反对,而且纷纷前来协助建设。这股力量汇聚成效显著,在短短一个月内,便成功完成了一座宽敞平整的大桥。此举迅速赢得了民心,让人称赞:“安乐王、好心肠,将大桥通四方。”
消息传到了宰相秦桧那里,他不甘落后,便下令仿照模式,每造一座,就比之前的一座更阔更高,更显富贵。而官员们迫于压力,无休止地加捐增税、派遣劳动者,不顾老百姓疲惫不堪,只为赶上秦桧的指示。在三个月内,又在河边并排建筑起了三座类似的豆腐桥,每个都比前一个更加壮观,但人们却因其荒唐而拒绝使用这些新建的豆腐桥,而是坚持走原来的安乐橋。
由于“斗富”与“豆腐”发音相近,当地居民开始调侃秦桧,将这三座新兴起的大型石砖石板结构浮动式道路称作“豆腐橋”,此名称自那以后便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