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历史人物盗亦有道在自然之中
在清朝乾隆年间,秀州府崇德县的县令章清,以其读书人出身、满腹经纶和清正廉洁著称。短时间内,他便治理得县城井然有序,百姓生活安宁。这时,上峰调他去临县整治一处混乱局面。章清独自前往,并点燃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他不仅使盗贼销声匿迹,还让整个邻县恢复了安宁。
数月后,章清带家人一起居住于此。在任期结束后的第三年,他雇了一条船准备离开并返回故乡。百姓们自愿聚集码头,为他送行。在辞别之际,一道光亮从鼻梁消失,只留下空白,这副眼镜不知被谁拿去了。幸好船夫及时救下章清,让他避免跌入河中。
虽然眼镜不翼而飞,但由于备用眼镜存在,没有影响他的视力。他继续挥手告别,并命令船夫启程。当夜晚,小镇上停靠时,他发现十只大木箱也没了。这是他的全部家产,使他惊愕不已。他推断那些窃贼已经逃离,昨日那副眼镜很可能也是他们偷走的。
思考过后,章清决定放弃追究,因为这些盗贼早已逃脱无踪。他叹息着继续前行三天,最终安全回到家乡。一路上,他注意到码头上堆放的十只木箱看起来熟悉,便急忙赶过去一看,只见自己的木箱还附有一封信,上面压着那块不见踪影的眼镜。
信件内容表明,这些盗贼原本计划偷取的是他的财富,但却发现只有书籍和微薄积蓄,因此改变主意,将物品归还给了章清。此举让这个老实心地守法的官员感受到了来自这群小偷对其名誉和善良行为的一种认可与歉意。而这一切都证明,在这个世界里,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能拥有非凡的事迹,如同民间故事中的“盗亦有道”。